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学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1感悟:虽然教学新教材三年多了,其间也接触了不少估算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到现在的估算教学要求与原教材有很大的区别,过去一般都是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方法比较单一,而新教材直到四年级教学大数的改写时学生才第一次接触“四舍五入法”,而估算教学早在一年级就有安排。在教学中,虽然学生没有接触“四舍五入法”,但我可能受教学定势思维的影响,还是比较倾向这种方法。
这次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又碰到了估算,但仔细研读教材后发现:估算方法的选择“四合五入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特别是遇到实际问题时要灵活选择估算方法。正好,第九期《小学教学》杂志上刊登了吴正宪老师的一篇估算教学案例,深受启发。
[片断]:
师:明天就是重阳节,学校准备组织我校的29名离退休教师出去秋游,每位老师的门票车票共计104元,请你帮工会主席估一估,应该准备多少钱?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104*29,
生:把104看成100,29看成30,100*30=3000元,准备3000元钱就够了。
生;把104看成110,29看成30,110*30=3300,要准备3300元。
生:不对,3000元钱不够。
生:把29看成30多了100,可把104看成100少了116,比实际数少了。
生:应该准备3016元。
师:你已经算出准确数是3016。
师:如果你现在是工会主席,你觉得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生:3000元。
生:不行,那你只好不去游玩了。
生:我觉得应该准备3300元,别人又不会因为你多带了钱就涨价。
生:我觉得应该准备3300元,假如有些老师忘带食物或水就可以用多的钱买。
生:我觉得应该准备3300元,假如要下雨没带雨伞还可以用多余的钱买。
师:看来是应该多准备一些钱。
师:你觉得第一种估算方法有问题吗?
生:没有问题,但与真的不行。
师:估算方法没有问题,但和实际情况有出入。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的估算方法,比较估计的数与实际数的关系。
生:第一种方法做的比实际小,第二种方法估的比实际大。
师:我们把比实际小的叫小估,比实际大的叫大估吧!(仿照吴老师课中的命名)
生: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是小小估:把104看成100,把29看成20,准备20xx元就够了。
生(反驳):你没有发现3000元钱都不够了,还小小估。
生:看来如果你是工会主席,老师跟着你就要倒霉喽。
生:把104看成105,29看成30,等于3150元。
生:把110*29=3190元
生:104*30=3120元
师:这些估算方法,你最不喜欢哪一种?
生:110*29,
生:我也不喜欢。
师:为什么?
生:不好口算。
师:你认为哪些容易口算呢?
生: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容易些。
师:看来估算我们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对方法,还要看成好口算的整十数。
[片断二]:
师出示:批发部每月卖出720瓶桶装水,一年大约卖出多少桶装水?
生:小估,看成700*10=7000瓶。
生:一年12个月是固定的,不能看(学生的意思是12不能变)。
生:700*12=8400。
生:不能小估要大估。
生:看成800*12=9600,
生:看成800*10=8000。
师:这道题是选择大估还是小估好呢?
生:大估,小估水就会不够。
生:随便什么都可以,因为这里没有钱。
生:大估,因为热天水的销量会增加很多。
生:小估,天气冷的时候销量也会减少很多。
(此时,学生有三种观点,每种观点都说的很有道理,谁也不服输)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我也认为这题大估、小估都可以。
随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又编了一道题关于载重量的题,这道题是必须用小估的方法解决的,虽然一开始学生在估算方法的选择上随意性很大,但最后经过讨论,学生们还是认为为了更安全,应该选择小估的方法进行估算。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2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要使学生一拿到数学新书时就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学生的兴趣是它的基础。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么如何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兴趣,这在第一课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布置第一课的作业中尤为重要。
二、培养学生情感,促进师生感情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知识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情感倾斜,关注学困生
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在情感上多一些倾注,在课堂多一些关注,课后多一些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可能会有所提高,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但要有一颗爱心,更要有一颗耐心。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3每到新的学年,中心小学的各个教学班都要新增不少生源,特别是中、高年级要集中全镇大部分村小、及教学点的学生,这种中、高年级集中办学方式在农村乡镇是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现今计划生育抓得好,生源少,这种办学方式可以更好地优化化教学资源,体现教育的均衡性。
可这件好事却让中心小学的教师非常头痛,关键原因还是村小的教学质量差,并班后这部分学生的管理难度大。就拿这两天并到我班的7个学生来说吧:开学第一天,感觉到自己还没有进入到教学的状态,学生似乎也还没有从假期不回过神来,于是就找来上学期的试卷让学生订正。在发放试卷的过程中,我也浏览了一下刚转来的学生的成绩:最高分70分,最低分31分,平均分不足50分,比我班原来的平均成绩少了十几分,简直不可思议。
可经过两天的接触,和他们课堂上的表现,我发现这7个学生中除了两个 ……此处隐藏12196个字……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6的读写》时,设计了“抢凳子”游戏。6名学生围着5把椅子绕圈跑,其他同学唱拍手歌,歌声停止后,6名同学分别抢属于自己的座位,比比谁的反应快,可是总有1 人不能抢到座位。通过此游戏,学生们直观地建立了数的概念,知道“5比6少1,6比5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5”的知识,又激起了学生们学习新知的兴趣,轻松自如,一举多得。
又如,在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孩子们用惯用的“剪刀、石头、布”的猜拳方法,公平选出4名同学参加游戏。把这4名同学头上戴上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的旋律,边跳舞,边找朋友。头饰上的数字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1和7组成8,3和5组成8中,“1”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5”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轻松自如,快乐自信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理念,其乐融融,乐此不疲。
4
利用多媒体----灵活多变、丰富多彩
随着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我们的课堂灵活多变,丰富多彩。多媒体中图、文、声、像有机的结合,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生动、具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更加直观、感性,易于理解。
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前后”这一课时,课件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先蹦出“森林运动会”这几个字,有5只小运动员做着准备动作,随着一声哨响,小兔子、松鼠、梅花鹿、乌龟、蜗牛、开始奔跑起来,在美丽的森林里,小动物们展示各具特色的动作,竭尽全力向前跑 ,同学们加油助威。最后,梅花鹿最先冲到了终点,其他动物依次排开。此时,屏幕上出现问题串:谁跑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兔子跑第几?乌龟跑第几?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地参加了一次运动会,感同身受理解了“前后”这一知识。
多媒体的运用对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孩子们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增强了竞争意识,寓教于乐,乐学好学。
5
开展竞赛——适机鼓励、爱上数学
我经常组织孩子们开展口速算竞赛,开火车比赛,小组赛,夺红旗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孩子适机表扬、鼓励。多用“你真棒!”“你真善于动脑筋’’“你真勤劳!”“你说的真好!”“向你学习!”等鼓励的话,使每名学生都能体会“我能行”。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一句句鼓励,一次次肯定,一回回表扬都是他们成功的标志,他们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信心倍增,势不可挡。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使他们快乐学习,真正爱上数学课。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14四则运算这个单元我用了7课时教学,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教学内容。因为有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学习接受能力不强的特点,书本上的习题基本上要集体反馈一次,所以四则运算的变式充分展开。如根据分布算式列综合算式练习未能落实到点,三步及以上四则运算的读法及文字题来不及展开,注重运算顺序而口算和笔算训练得不到强化。
曾经在第4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认识了小括号,也出现一个递等式。当 时 老师们就议论要不要教学脱式计算。由于教材后面没有再涉及,所以并没有正式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而且综合算式也没要求用脱式计算。然而本册教材对递等式计算书写格式依然没有正式提出教学,但是规范书写格式是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例1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列式计算都很简单,几乎全部的学生都能完成。所以重点指导学生用递等式计算。学生对综合算式不陌生,但是对脱式计算却很陌生。要求划出第一步先算什么,再用递等式计算(注意等号的书写位置)例2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也能独立解决(2种算法都会出现,第7册就接触过)。教材把四则运算顺序的教学编排在富有现实意义的情境中,沟通枯燥的四则运算顺序和生动的解决问题,赋予四则运算以生命。
列综合算式时学生往往会按自己的计算顺序改变书写顺序如:7×8=56208+56 =264 改写 7*8+256虽然意义相同,但是用了加法交换率。是否要求按顺序依次书写成 256+7*8?
第四课时 例4在理解题意后,学生求两商的差的第一种解决方案很容易出现,复习例3,第2种先求差再求商,就有部分学生理解有难度。所以本课的第一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括号内算式的意义及使用小括号解决问题是问题更加简便的作用,了解小括号的性能。有小括号例5的读法依然要让学生在认识意义的基础上去读。
第五课时 例4和例5排在一起内容比较紧凑,练习不够,而小括号的出现使四则运算的难度增加了一星。所以认为必须及时巩固。
第六课时课时内容比较简单:有关0的运算 通过整理分类,概括出有关0的运算特点,着重理解0不能作除数。通过抢答有0的混合得数,体会0的特殊性和趣味性。
课堂教学习惯小结先“乘除”后“加减”就有学生固定思维一定先乘后除,先加后减,反而把同级运算顺序给丢了。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15步入课程改革后,每一次全国和省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都象时装信息发布会一样,不时地传递出课堂教学的改革信息和“流行”趋势。从今年上半年“全国计划单列市及部分省会城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 “全国小学数学专业理事会的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和“江苏省小学数学教学年会”数学教学获奖选手的教学传出的信息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趋向 “写真”、“写实”、“标新”。
趋势之一:写真。
何谓“写真”?其实就是:课堂教学中反映学生“真”的学习过程。即在课堂教学中①学生在“真”听,并听明白;在“真”看,并看清楚;在“真”做,并做正确;在“真”想,并想透彻;真正经历学习。②学生说真话,谈真感想,反馈真信息,师生“真”交流。
《方程的意义》教学片断:
(1)观察天平:学生从是否平衡认识“等”与“不等”;从怎样使天平平衡,认识“等式”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分类整理:整理以上的得到的数学式子,先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分类,形成或“等式”与“不等式”,或“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含未知数的等式”;在从“等式”与“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中整理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梳理关系:学生自己设计“等式”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关系图,说明等式与方程的关系。通过自看、自说、自理、自画,反映了学生真正领悟了“方程的意义”。
(本课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学其执教,并获全国计划单列市及部分省会城市教学观摩一等奖)
趋势之二:写实。
先感受一下《简单的统计》教学片断:
(1)谈话引导: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简单的统计,你对统计有什么印象?目前你对统计持什么态度?老师给你三个选择:喜欢、不喜欢、等了解了再发表意见。你现在选择哪一个?老师现在要知道喜欢统计的人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请喜欢统计的同学举手。
文档为doc格式